癌症種類 - Cancer Type

鼻咽癌 簡介

鼻咽癌乃位於鼻咽腔部位的細胞異常生長所形成的惡性腫瘤,是本港常見的頭頸部癌症。

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的最新數據顯示,本港在2018年共有831宗鼻咽癌新症,其中男性佔634宗,女性佔197宗,男女比例約3:1,總死亡人數為295人,發病年齡中位數介乎50至60歲。在香港醫生治療鼻咽癌以電療為主,最新治療法有「強度調控放射治療」。

iI. 鼻咽癌的病理學分類

世界衛生組織將鼻咽癌依細胞分類為:

  • 鱗狀上皮細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
  • 角化未分化癌(keratinizing undifferentiated carcinoma)
  • 未角化未分化癌(non-keratinizing undifferentiated carcinoma)
研究顯示,角化未分化癌和未角化未分化癌與EB病毒關係最為密切,而這兩種類型的鼻咽癌也是中國人最好發的類型。鱗狀上皮細胞癌則與吸煙較為相關。

iii 鼻咽癌的成因及症狀

關於鼻咽癌的確切成因,醫學界仍在積極研究中,但根據流行病學推斷出以下幾項風險因素:
  • 家族遺傳
  • 曾受EB(Epstein-Barr)病毒感染
  • 進食過多鹹魚、煙燻或醃製食品
  • 吸煙

鼻咽癌的症狀

  • 鼻咽癌的常見症狀包括:
    • 單側耳鳴、耳塞或聽力減退
    • 頸部不明腫塊
    • 鼻水、鼻涕或痰涎中帶血
    倘病情進入中晚期階段,腫瘤有機會侵犯鼻咽的鄰近組織,導致患者出現頭痛、臉部麻痺、吞嚥困難、聲音沙啞和複視(視覺出現重複影像)等症狀。

iV. 鼻咽癌的分期

美國癌症聯合委員會(The American Joint Committee on Cancer,AJCC)2018年第八版分期系統,將鼻咽癌按TNM狀態分為 0至IV期,其中第IV期再細分為IVA和IVB:

T(tumor):即腫瘤的大小,以及其蔓延至周邊組織的狀況。

腫瘤的大小

Tx原發腫瘤無法評估
Tis原位癌
T0找不到原發腫瘤,但證實有EB病毒陽性的頸部淋巴結擴散
T1腫瘤僅侷限於鼻咽內或蔓延至口咽或鼻腔,但無咽旁侵犯
T2腫瘤由鼻咽部蔓延至咽旁或鄰近的肌肉
T3腫瘤侵犯顱底骨骼、頸椎、翼骨相關結構或鼻竇
T4腫瘤侵犯顱內、顱神經、下咽部、眼眶、腮腺或翼肌外側

N(lymph nodes):表示腫瘤擴散至區域淋巴結的狀況及程度

淋巴結的狀況及程度

Nx頸部淋巴結無法評估
N0無頸部淋巴結擴散
N1找不到原發腫瘤,但證實有EB病毒陽性的頸部淋巴結擴散
N2腫瘤僅侷限於鼻咽內或蔓延至口咽或鼻腔,但無咽旁侵犯
N3腫瘤由鼻咽部蔓延至咽旁或鄰近的肌肉
T3腫瘤侵犯顱底骨骼、頸椎、翼骨相關結構或鼻竇
T4腫瘤侵犯顱內、顱神經、下咽部、眼眶、腮腺或翼肌外側

M(metastasis):表示腫瘤有否擴散至遠端器官,例如骨骼和肺部。

遠端器官擴散狀況

分期
0TisN0M0
IT1N0M0
IIT0或T1N1M0
IIT2N0或N1M0
IIIT0、T1或T2N2M0
IIIT3N0、N1或N2M0
IVAT4任何NM0
IVA任何TN3M0
IVB任何T任何N任何N

早期鼻咽癌的治癒率極高,第I及第II期患者的五年生存率達九成以上。然而,由於早期鼻咽癌缺乏明顯病徵,大部分患者在確診之時病情已屆中晚期。根據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的最新數據,2018年鼻咽癌的新增病例中,約四成患者確診時屬第III期,約三成患者屬第IV期。

鼻咽癌的檢查和診斷

鼻咽位置隱蔽,醫生需利用內窺鏡檢查鼻咽部位是否有異常。如發現鼻咽內有異常,醫生會抽取一些組織進行病理化驗,以判斷異常組織是否鼻咽癌。這稱為「組織活檢」(tissue biopsy)。此外,治療鼻咽癌,在香港,醫生也會為患者抽取血血液樣本,以量度血清中的EB病毒抗體和DNA數量。

一旦確診,患者或需接受磁力共振造影檢查(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簡稱MRI),以判斷受腫瘤影響的範圍。醫生也會視乎個別患者的情況,安排其他適當的造影檢查,例如X光、電腦掃描(CT scan)、正電子掃描(PET scan)和骨骼掃描等,以偵測癌細胞有否擴散至其他器官,從而作出詳細的分期評估。鼻咽癌治療香港有不少方法,在接受鼻咽癌治療前,進行最新、最全面而準確的檢查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說是要達到最佳治療效果的關鍵。

V. 治療方法

放射治療

放射治療(radiotherapy)乃鼻咽癌最主要的治療方法,不論病情屬哪個分期都會應用得到。鼻咽癌電療屬局部性治療,其原理是利用高能量放射線照射腫瘤位置,以電療殺死鼻咽癌癌細胞。早期鼻咽癌可利用電療治療作為根治性治療,而中晚期的鼻咽癌則可利用電療紓緩因癌細胞擴散而引起的病徵,例如骨痛。

根治性放射治療的療程一般為六至七星期,患者通常每星期進行五次治療(週一至週五),過程無痛,亦毋須麻醉或住院。在進行治療前,放射治療師會按患者頭部和臉部的形狀製作塑膠模,用以固定頭頸,從而讓放射線準確照射目標。

放射治療技術

隨著科技的進步,鼻咽癌最新治療放射技術已由「傳統二維放射治療」(conventional 2D radiotherapy)演進至「三維適形放射治療」(3D conformal radiotherapy),再發展至目前的「強度調控放射治療」(intensity 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IMRT作用相當精準,能將不規則的放射線劑量傳遞至頭頸位置。醫生會透過電腦程式勾劃出腫瘤和須避開照射的鄰近器官和組織,例如腦幹、脊髓神經和唾液腺等,然後計算出最佳的入射角度和照射強度,盡量將放射線集中在腫瘤位置,減低對週邊正常組織的傷害。IMRT的好處是腫瘤可接收更高的放射劑量,從而提升治療效果;週邊組織受到照射的劑量則可以減至最低,從而最大程度地減少因治療引起的副作用。

放射治療的副作用

放射治療的副作用可分為短期和長期。普遍來說,短期副作用會隨著時間減退;長期副作用則有機會在治療後數月甚至多年以後才出現,且未必能夠減退,甚至會隨著年月惡化。因此,如果患者受到副作用困擾,影響日常生活,應向醫生查詢紓緩和補救方法,避免情況持續惡化。

化療

化療(chemotherapy)一般透過靜脈注射或口服形式將化學藥物送進體內,藥物經血液運行全身,殺滅癌細胞,屬於全身性治療。化療多結合放射治療用於中晚期鼻咽癌,以增加局部控制率,降低癌細胞擴散的機會或延緩癌細胞擴散的時間。此外,對於局部復發或癌細胞已經擴散的患者,化療可達到控制腫瘤和紓緩病徵的目的。

最常見用於鼻咽癌的化療藥物為順鉑(cisplatin)、卡鉑(carboplatin)、5FU吉西他濱(gemcitabine),可單獨使用或合併使用。

前導性化學治療

在進行放射治療前數星期,先給予化療藥物將腫瘤縮小,然後再進行放射治療。通常用於腫瘤體積較大的患者,希望提升局部控制的成功率,同時減低癌細胞擴散至其他器官的風險。

同步化學及放射治療

 接受放射治療的同時加上化療藥物,以增強鼻咽癌的局部控制率及提升患者的存活率,惟治療副作用可能較為嚴重。

輔助性化學治療

在完成放射治療後給予化療藥物,以減低癌細胞擴散至其他器官的風險和減低復發機會。

手術

有別於其他癌症,手術並非鼻咽癌的首選治療方法,這是由於鼻咽位於頭顱中央深處,非常接近顱骨底部及其鄰近的許多重要構造,例如大腦、腦神經、腦血管及腦下垂體等,手術可能造成顏面外觀與腦部功能的破壞;也因為腦部結構的限制,手術或無法取得足夠的安全距離(safe margin),或因同時合併深部淋巴結轉移,難以將癌細胞徹底清除乾淨。因此,就鼻咽癌來說,手術隻適用於某些特別情況,例如早期的局部復發,以及頸部淋巴結復發。

對復發的患者而言,由於在首次病發時已接受過高劑量的放射線,若再次接受放射治療,或會對局部組織造成嚴重破壞,從而引起更嚴重的副作用和併發症。在這種情況下,救援手術(salvage surgery)可使患者免於再次接受放射治療及由此引起的潛在風險。

鼻咽癌的手術方式

鼻咽癌的手術方式視乎腫瘤的位置及大小,位於鼻咽頂部而體積較小的腫瘤可透過內窺鏡微創手術將其切除;腫瘤較大的鼻咽癌患者則需要進行香港醫生俗稱「揭面手術」的上頷骨外揭手術(maxillary swing approach),讓醫生清楚觀察腫瘤,並且更容易用儀器深入鼻咽範圍操作,提高完全切除腫瘤的成功率。目前,上頷骨外揭手術已發展得相當成熟,患者在手術後約一星期拆線,大部分患者臉上均沒有留下明顯疤痕。手術後,患者須接受物理治療鍛鍊口部肌肉的伸展及按摩臉部幫助加快復原,並應避免於手術後六至八個星期內進食堅硬的食物及使用傷口附近的牙齒大力咀嚼,以免妨礙傷口復原。
至於頸部淋巴結復發的患者,則須接受根治性頸淋巴清掃術(radical neck dissection)。如屬廣泛的淋巴結復發,建議在接受根治性頸淋巴清掃術後額外加上後裝近距離放射治療(after-loading brachytherapy)。
總括來說,儘管手術並非鼻咽癌的首選治療方式,但對於拯救鼻咽癌局部治療失敗或病情復發的患者,仍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療後須知

(1)定期覆診: 患者在完成治療後,須定期檢查,以監察是否有復發的情況,如出現與治療相關的慢性副作用也可及時處理。一般而言,醫生會為患者定期進行血液檢查和內窺鏡檢查,並按需要安排掃描檢查。值得注意的是,鼻咽癌復發的病徵多樣化,且可能與初發時截然不同,但早期的局部復發治癒率很高,因此按時定期覆診十分重要。

(2)定期牙科檢查: 由於放射治療或會對唾液腺造成損傷,患者的唾液分泌減少,容易引起牙周病及蛀牙,故建議患者定期找牙齒檢查牙齒,保持口腔衛生。

(3)早日回復正常生活: 儘管鼻咽癌治療會讓患者感到倦怠,但從心理健康的角度來說,在可行情況下,早日恢復正常的工作和作息,對患者的身心都會有所裨益。

(4)作息定時,避免過勞: 治療結束後,患者應維持正常作息,盡量避免熬夜,讓身體處於均衡健康的狀況。

(5)進行復健運動: (5)放射治療會造成牙關和頸部肌肉纖維化,導致牙關繃緊和頸部僵硬。患者宜持之以恆地進行口部和頸部的復健運動,以改善情況。

(6)清洗鼻咽腔: 定期用鹽水或生理鹽水洗鼻,保持鼻咽腔清潔,以避免不潔分泌物引起鼻炎或鼻竇炎。

有需要找尋香港鼻咽癌醫生或了解治療鼻咽癌最新方法,歡迎與香港聯合腫瘤中心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