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 簡介
肝癌是香港第五位常見癌症,2018年新增個案有1742宗,其中1487人死於肝癌,發病年齡中位數介乎65至71歲,男性發病率約為女性的四倍。
乙型肝炎(乙肝)、丙型肝炎(丙肝)、肝硬化、酒精肝和脂肪肝乃肝癌的主要風險因素,而在本港大約有10%人口為乙型肝炎帶菌者,約八成肝癌個案與乙肝有關。
由於許多肝癌個案均是由乙肝引起,肝臟已長期受到乙肝病毒破壞,加上早期肝癌缺乏明顯病徵,以致大部分患者在確診時已屆中晚期,增加治療的複雜性和難度。幸而,隨著醫學與科技的進步,近年肝癌的治療變得多元化,甚至部分中晚期的肝癌個案,仍有機會將腫瘤完全切除。
當肝臟細胞發生變異而不受控制地生長,便會形成肝癌。起源於肝臟的癌症稱為「原發性肝癌」,而從身體其他部位擴散至肝臟的癌細胞,便是轉移性肝癌,又稱繼發性肝癌。大腸癌、胰臟癌癌、胃癌、肺癌和乳癌,都是常見出現肝轉移的癌症。
iI. 肝癌的症狀
早期肝癌缺乏明顯症狀,當病情發展至中後期,則可能出現以下症狀:
腹脹
右上腹出現硬塊
腹部積水
眼白和皮膚泛黃
皮膚痕癢
小便呈茶色
食慾不振
不明原因體重下降
噁心嘔吐
莫名的疲倦
肝癌的風險因素
本身患有乙型肝炎,患上肝癌的風險比一般人高100倍
本身患有丙型肝炎,患上肝癌的風險比一般人高150倍
肝硬化
過量飲酒,導致酒精肝
糖尿病、肥胖和吸煙
家族成員曾患肝癌
III. 肝癌的分期
醫生會根據肝臟癌細胞的位置、體積、擴散程度等因素,判斷肝癌的階段。普遍來說,肝癌可分為I期至IV期,詳情如下:
IA
腫瘤直徑不超過2厘米,尚未入侵血管或擴散到附近淋巴結。
IB
腫瘤隻局限在子宮體或子宮內膜。
IIA
IIIA
腫瘤體積達7厘米以上,並擴散至整個肺部、淋巴結、胸腔縱隔等部位,但尚未擴散至胸腔以外的身體部位。
IIIB
IVA
侷限期(Limited stage):腫至少一個任何體積的腫瘤已入侵肝臟大靜脈的主幹,但並未擴散到淋巴結或其他更遠距離的組織。
iV. 肝癌的診斷方法
組織檢查
抽血檢驗肝功能、甲胎蛋白
肝臟超聲波
電腦掃描
磁力共振掃描
正電子掃描
V. 肝癌的治療
外科手術
利用手術切除腫瘤是治療肝癌最理想的做法,惟臨床上適合接受手術的肝癌患者不多,適用於肝功能良好、腫瘤位置合適,以及癌細胞尚未擴散的個案。 手術的風險包括感染、血栓和出血等。
射頻消融及高強度聚焦超聲波治療(HIFU)
經動脈栓塞化療(TACE)
透過導管將注射特殊油劑和藥物進入肝臟動脈,堵塞血管,讓腫瘤因斷絕養份供應而自然凋亡,通常合併化療藥物及放射治療使用。常見副作用包括感染、噁心、嘔吐、腸胃不適等。TACE適合肝臟兩葉均長有腫瘤,但未擴散至其他器官;或隻有單葉長有腫瘤,但因肝功能欠佳而無法進行手術的患者;或腫瘤大於五厘米而不適合進行射頻消融的個案。
Y-90體內放射治療
採用帶有放射性同位素的微球,經導管放入肝臟,能令放射物質直接對準及集中向肝腫瘤發揮作用,幾乎不影響周邊器官,副作用較傳統放療大為減少,療效亦較理想。適合無法以手術切除或局部治療的肝癌個案,為治療選擇有限的中晚期肝癌患者帶來新希望。
標靶治療
目前應用於肝癌治療的標靶藥物包括sorafenib和lenvatinib,適用於無法進行切除手術、消融治療或經動脈化療栓塞術的肝癌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