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K融合突變是肺癌患者的一種基因類型,約占我國肺癌患者總數的3%-11%,由于該類型肺癌對于ALK抑制劑均較敏感,所以靶向治療可以獲得不錯的治療效果。勞拉替尼Lorbrena是第三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劑(TKI),此前已獲批用于一線治療ALK陽性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患者。
勞拉替尼Lorbrena治療實例
一名無任何吸煙史的76歲女性患者,被診斷為Ⅳ期ALK重排肺腺癌,包括胸膜播散和肝轉移。由于胸膜病變的進展,開始使接受阿來替尼治療,2年后改用克唑替尼。一個月后,因惡心而中斷克唑替尼治療,并開始使用色瑞替尼。此后多次改變治療方案,但病情依然出現進展。
后來該患者接受勞拉替尼Lorbrena治療,1個月后,多發結節明顯改善,軟腦膜異常強化消失,繼續治療后神經癥狀基本得到緩解,腦核磁共振成像顯示多發性腦轉移明顯消退。
勞拉替尼Lorbrena藥物介紹
商品名:Lorbrena
藥品名:Lorlatinib
中文名:勞拉替尼
生產商:輝瑞(Pfizer)
勞拉替尼Lorbrena是一種第三代ALK抑制劑,屬于ALK/ROS1雙靶點抑制劑。雖然許多ALK陽性轉移性NSCLC患者最初對TKI治療有反應,然而耐藥是不可避免的問題,勞拉替尼可有效對抗各類ALK繼發的耐藥基因突變,并且有較強的中樞神經系統滲透性,保持腦組織中較高的血藥濃度。
勞拉替尼Lorbrena研究數據
CROWN是一項全球性、3期、隨機、開放標簽、平行雙組試驗,其中296名ALK陽性晚期NSCLC患者按1:1的比例隨機接受勞拉替尼Lorbrena單藥治療(n=149)或克唑替尼單藥治療(n=147)。試驗的主要終點是基于BICR的PFS。次要終點包括基于研究者評估的PFS、OS、ORR、顱內客觀反應和安全性。
結果顯示,勞拉替尼Lorbrena和克唑替尼的確診客觀有效率(ORR)分別為76%(95%CI,68-83)和58%(95%CI,49-66)。此外,與克唑替尼相比,勞拉替尼Lorbrena顯示顱內活性增加。在勞拉替尼Lorbrena組,96%(95%CI,91-98)的人在12個月時沒有中樞神經系統(CNS)進展,而在克唑替尼組,這一比例為60%(95%CI,49-69)(HR 0.07:95%CI,0.03-0.17)。在出現可測量的腦轉移的患者中(n=30),勞拉替尼Lorbrena組顱內ORR為82%(95%CI,57~96,n=14),克唑替尼組為23%(95%CI,5~54,n=3);顱內完全緩解率分別為71%和8%。
安全性方面,在本試驗中,服用勞拉替尼Lorbrena的患者中發生的不良事件(AE)超過20%為高膽固醇血癥(70%)、高甘油三酯血癥(64%)、水腫(55%)、體重增加(38%)、周圍神經病變(34%)、認知影響(21%)和腹瀉(21%)。勞拉替尼Lorbrena治療組72%和克唑替尼治療組56%出現3級或4級不良事件。勞拉替尼Lorbrena最常見的3級或4級不良事件是高甘油三酯血癥(20%)、體重增加(17%)、高膽固醇血癥(16%)和高血壓(10%)。勞拉替尼Lorbrena組和克唑替尼組分別有7%和9%的患者發生了導致永久性停藥的不良事件。
溫馨提醒:研究結果表明,勞拉替尼Lorbrena有潛力成為一種改變ALK陽性NSCLC臨床實踐的全新治療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