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壓氧治療方案 - 腫瘤科的應用

高壓氧治療方案 – 腫瘤科的應用
放射治療後併發症的管理:
放射性骨壞死(Osteoradionecrosis)
– 機制:HBOT通過增加組織氧合促進血管新生和纖維母細胞活化
– 香港臨床實踐:常用方案是2.4ATA,每次90分鐘,30-40次治療
– 香港大學研究顯示配合外科清創,有效率達75-85%
– 特別適用於下頜骨放射性壞死
放射性膀胱炎/直腸炎
– 治療效果:減輕血尿和疼痛症狀,促進黏膜修復
– 威爾斯親王醫院報告顯示,60%患者症狀明顯改善
軟組織放射性壞死
– 適用於乳房、頭頸部等區域的放射性損傷
– 需配合傷口護理和抗生素治療
高壓氧與腫瘤生物學的關係
腫瘤缺氧的影響:
– 缺氧誘導因子(HIF-1α)上調促進腫瘤侵襲和轉移
– 導致放射治療和某些化療藥物抵抗
HBOT對腫瘤的潛在影響:
– 可能促進腫瘤生長(通過改善腫瘤微環境氧合)
– 活動性惡性腫瘤非絕對禁忌症,但需個案評估
– 建議用於放射性損傷治療時,需確認無活動性腫瘤存在
▲高壓氧在癌症支持治療中的應用
改善化療相關副作用:
– 治療某些化療藥物引起的組織損傷(如博來黴素肺毒性)
– 香港腫瘤科醫生報告可減輕周圍神經病變症狀
術後傷口癒合:
– 特別適用於接受過放射治療區域的手術後
– 可降低皮瓣壞死風險
生活質量改善:
– 緩解癌症相關疲勞(小規模研究顯示潛在益處)
– 改善認知功能(針對化療腦現象)
香港高壓氧治療的特殊考量
醫療體系中的定位:
– 公立醫院:主要處理急症和放射性損傷
– 私立機構:提供更廣泛適應症,包括輔助癌症治療
費用與保險覆蓋:
– 公立醫院:符合適應症的患者可獲政府補貼
– 私立機構:每次治療約HKD2,000-5,000
– 部分高端醫療保險計劃涵蓋特定適應症
安全規範:
香港高壓氧治療嚴格遵循國際標準:
– 香港衛生署制定的安全指引
– 定期設備檢查和維護
– 醫護人員需完成國際認證培訓
研究與創新:
香港主要醫療中心正在進行的相關研究:
– HBOT對頭頸癌放射後生活質量的影響(香港中文大學)
– 新型治療方案對放射性腸炎的療效評估(香港大學)
– HBOT與免疫治療的協同作用探索(私人研究機構)

Powered by Digital ZooSEO優化
常見問題
Q:高壓氧治療是否會促進癌細胞生長?
A:目前香港臨床經驗顯示,用於放射性損傷的標準方案未觀察到腫瘤促進效應,但治療前需全面評估。
Q:治療過程是否不舒服?
A:多數患者僅感到輕微耳壓感(類似飛機升降),醫護人員會指導調壓技巧。
Q:癌症患者何時不適合HBOT?
A:活動性中樞神經系統轉移、未控制的氣胸、某些化療藥物(如順鉑)使用期間需謹慎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