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Close this search box.

我太太今年54歲精神尚好,於2019年6月切除直腸腫瘤二期不用做跟進治療,手術後CEA指數3.2; 2020年6月CEA指數升至10,發覺係腸癌轉移至肝, 在6月26號開始第一次的療程(注射Oxaliplatin加口服兩星期Xeloda藥),之後轉往公立醫院接受標靶及化療,剛於15/7完成第一次標靶治療Cetuximab及第二次化療Oxaliplatin (Eloxatin), Fluorouracil(5FU), Folinic Acid。兩2星期應該再入院繼續接受治療,於7月27號抽血檢驗,因血小板低及肝酵素過高,需於一星期後8月3號再抽血檢驗,才能確定能否繼續化療,可惜於8月4號見醫生說抽血檢驗結果,血小板指數是0.8, 肝酵素是正常3倍,所以仍未能開始第二次標靶治及第三次化療,要視乎8月10號驗血結果才能知道能否開始下一次療程,即係第三次化療已延遲了三星期。 現有疑問,太太現時的CEA指數3.3比未化療時已降低,但如驗血結果繼續不理想而延遲治療,對病情及抗藥性有影響嗎?另外請問在這段時間如何能提升血小板及減低肝酵素指數? 有勞 教!

Oxaliplatin 的化療藥常見令到血小板低,如果想保持藥量而不影響其功效, 可考慮由每三星期一次的化療藥,轉為兩星期一次療程的方案(保留 Oxaliplatin,以5FU 取代 Xeloda)。如果配合人造血管,那麼連三日兩夜的住院時間也可以避免,在門診便可進行化療。另外有一款稱作 eltrombopag 的藥物,有研究發現可以加速血小板的回復,可向醫生詢問。

相比之下,更重要的是, 我建議你太太拿以往的腫瘤組織進行一個大範圍的基因檢測。你太太腫瘤上並沒有 K/N ras 基因突變,因而適合使用 cetuximab,那麼便有頗大機會帶來其他可以用藥的基因突變(稱為「可行性基因突變」),檢測亦包括可能一項十分特別的基因突變「微衛星不穩定性」。 如果腫瘤帶有這基因突變,便適合使用免疫治療,甚至有相當成數的病人最終可在使用根治擴散性的腸癌!

我們亦要分辨她的肝臟腫瘤擴散是否唯一擴散位置,並且是否能夠被完全切除。若然本身是邊緣性地能夠被切除的話,便盡早用電腦素描作重新評估,有可能可以提前進行手術切除的時間。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